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4日报道,在中国制药商的推动下,中国的生物技术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转变。它们已经走过仿制药时代,开始挑战西方在创新药领域的主导地位。
彭博新闻社的一项独家分析显示,去年,中国进入研发阶段的抗癌、减肥等创新药数量激增至1250多种,远远超过欧盟,直追美国(1440种)。
报道称,过去以生产廉价仿制药而出名的中国制药商现在生产的药物正达到更高标准,并赢得药品监管机构和西方制药巨头的认可。
这一分析表明,中国医药领域的创新重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输美药品加征关税之际,中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进步——其规模正慢慢显现——可能会使创新药像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一样,成为超级大国竞争的另一个领域。
艾意凯咨询公司在上海的管理合伙人陈玮自2003年以来一直为医疗保健企业提供在华战略方面的咨询。她表示:“这种创新规模是我们前所未见的,产品是本地生产的,而且很有吸引力,速度很快。”
报道指出,这种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当中国在2015年开始全面调整其药品监管体系时,中国创新药数量不到全球总数的6%,落后于日本和英国。系统改革有助于优化审查程序、执行数据质量标准和提高透明度。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刺激了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总之,这些举措掀起了一股科学家和企业家投身创新药研发的热潮。
制药情报公司诺斯特拉的副总裁丹尼尔·钱塞勒表示:“中国现在几乎与美国势均力敌,且拥有同样的增长趋势。如果认为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创新药品数量上超过美国,这并非耸人听闻。”
报道称,抛开数字不谈,中国生物技术创新的质量更令人震惊。在行业争论中国制药商是否有能力生产既有效又能减轻痛苦的新疗法之时,它们已经在多方面获得认可。包括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在内的全球最严格的监管机构,已经越来越认为中国药品总体上有足够的可靠性,有理由为其投入更多审查资源以加快对它们的审批进程,让它们享有令业界羡慕的审核待遇,比如优先审查权、突破性疗法认定或快速通道权等。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商2024年在美国获得药品快速审查权方面略微领先于欧盟生产商。不过,获得此类待遇的中国创新药还是在绝对数量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公司的产品。
报道称,回避风险仍是阻碍中国医药创新的一个因素:到目前为止,一些行业领先的医药公司往往专注于对现有疗法进行更好的改进,或对旧药配方进行更新,很少有公司研制从未尝试过的新疗法,因为这种尝试有很高的失败风险。该领域目前仍由美国、欧洲和日本主导。
然而,中国公司的突破性成果正越来越多地被制药巨头以创纪录的价格抢购。去年,中国康方生物科技公司研制的一种抗癌药物被证明比默克公司的药物更有效,这引发了全球新一轮投资中国制药业的兴趣。
今年5月,辉瑞公司宣布预付超过12亿美元与三生制药公司达成一项抗癌药物协议,从而创下了新的创新药抢购纪录。DealForma生物医药数据公司的交易数据显示,此类交易的价值和频率都在增加,这表明人们越来越相信中国生产的药物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
此外,推动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崛起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们试验的每一步都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推进。(编译/潘晓燕)
3月21日,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基地冻存复苏室内操作设备。(新华社)
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