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科技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在汽车行业也是玩得越来越溜,笔者在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他们造车的思维竟然也是与手机差不多,那就是换芯片不换壳,这种做法在汽车行业很可能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

最明显的例子是汽车轮胎方面,某款车型与model Y的动力相当,而车辆重量却100多斤,但是它的轮胎宽度却比model Y的小,当然每个车企或许有他们的考虑,诸如舒适性、续航等,轮胎宽度小一些阻力也小一些,有利于增强续航。
上述这个或许问题未必太大,但是某款车的增强动力版本,就能说明问题了,这款车的增强动力版本的动力增强了一倍多,而轮胎仍然可选同样宽度的轮胎,这明显就不对了,动力增强了那么多的情况下,还用同样的轮胎,刹车性能将远远不足。
当然那款车型也可以选择轮胎宽度更大的轮胎,但是这显然是远远不足够的,因为在动力增强了如此多之后,已不仅仅是通过采用更宽的轮胎就能确保安全了,整车的诸多设备都得进行相应的调整,诸如刹车系统、ABS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等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从数据中还发现,采用了增强动力版本的车型重量增加了400斤之多,对于这辆车来说,车身重量足足增加一成多,再加上动力也大幅增强了,车辆的悬挂系统、车轴、多连杆等都得重新进行调整,而且动力越强,加速性能越强就需要更强的悬挂系统、车轴、多连杆等,因为更快的加速度带来的冲击力是指数级增加的,绝不仅仅是加大轮胎就行。
这种做法与手机是何其类似,手机更换了芯片,增强了芯片性能,其他方面即使不进行调整,也未必对手机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手机即使过载了,手机自身也能通过控制芯片性能来降低发热量,再不然严重过热也就烧毁手机罢了。

汽车则不一样,汽车是涉及生命安全的产品,而且不仅涉及到车主自身的安全,还涉及到道路上诸多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正是因此以往传统汽车企业每推出一款新车型的时候都得进行多年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安全。
这些科技企业的做法却颇为让人疑惑,他们推新车型的时间是如此之短,同时在推出一款车型之时还同时推出了多种动力版本,如此情况下他们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对车辆进行测试,他们的技术真能确保车辆的设计达到了安全标准?
汽车不是手机,不是玩具,这是一种非常严谨的技术产品,需要车企用足够的耐心去进行测试,用足够的技术来确保诸多方面的技术进行匹配,更需要大量时间去测试确保各种配件的配合完美,这一切都需要车企深入细致地做。它与手机的组装是完全不一样的,毕竟手机只要买来芯片方案,剩余的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甚至手机行业还有代工厂设计和制造,而品牌企业只要打上logo就行。

这几年一些车企屡屡发生的事故,不免让人联想到这些方面,他们在造车的时候是否有真正用心设计,敬畏生命?或许他们拥有超强的法务部,可以合法合规,然而未来一旦事故不断增加,而且事故后果严重性超出预期,那么他们的法务部都盖不住。
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